前陣子上班,很多人都說:你怎麼那麼黑?
我知道我不討老闆喜歡,不用你們提醒我.............
但,真的被曬得好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參加了C級棒球教練\裁判的講習。是的,"教練"。參加課程之前,我一直都在"球隊"體制外遊蕩,買幾本書邊看邊學
甚麼投手速成術,52種協調性訓練法,棒球戰術等等,還練到自己受傷。
遇到幾個懂球的人,就拼命問一些鳥問題,諸如:中華職棒打假球最兇的是哪個球隊?難道某某人打假球那麼久,都沒有人看出來嗎?
急欲關心職棒環境但又不得其門而入,再這樣蠢下去會蠢死的。
所以我就報名了台北市C級棒球教練 & 裁判的課程:親身體驗一下棒球人是怎麼一回事,為什麼棒球環境會是這個樣子,是我參加訓練的目的。
說"課程"倒是言重了,參與的過程比較像是"棒球教練/裁判工作內容說明會"
會有這種感覺,其實跟我自己的球技太差有很大的關係。參與課程的學員大部分都在社會球隊打滾已久,或者是前職棒與青棒成棒球員。
同學的程度如此之高,對棒球認識如此之深,主辦單位當然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傳達他們的棒球理論與技巧。這個部分無需置喙。
打教練棒、傳接球、守備練習與打擊練習、好壞球判定與裁判calling等等,本來就是靠練習與身體條件去感受這種技巧,即使打不好也是自己的問題,對我這種層級的player確是如此。
裁判課程我無意檢視過深。裁判是比賽的配角,再加上判決本來就是主觀判定,過多的討論只會引來口水。
笑話,哪有那麼簡單。
但講到教練課程的挑選球員與運動傷害時,我卻感到很困惑。
甚麼叫做膽大心細,抗壓性強的人可以當投手?甚麼叫做責任感重的人可以打第四棒?
桑原也可以打第四棒吧?
責任感重到連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,只是為了讓幽助打敗戶愚呂。
幽助可以當終結者瞜?
明知打不過仙水,還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去挑戰,抗壓性夠強了吧?
到現在都沒有清楚明確的準則可以判斷甚麼樣的人能當球員。
雖然C級教練的Level本來就是偏向推廣棒球運動,看來到底不該對這套課程要求太高。我的任務應該只是讓喜歡棒球的球隊可以組隊訓練兼報名參賽。
更可怕的來了,講到運動傷害的時候,一整堂課2個小時下來,我只記得一件事:
發炎的症狀就是紅腫熱痛,其餘如投手一天可以練投幾顆球、身體關節的使用與施力,並沒有非常深入的探討。
這...這這這....,萬一球員被操壞了怎麼辦?萬一連把他操壞這件事,教練都沒有概念的話怎麼辦?
當然,我不該抱怨這麼多,畢竟有問題就代表改善後的棒球環境會更美好,更有競爭力。
但看到課堂上這些人帶著這些知識回到球隊上.......
我,雙手一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